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社会

1975年,李水清致信中央请求回部队,邓公摇头:先念恐怕不会同意

1975年,李水清满怀希望地致信中央,恳求回到部队,然而却遇到意想不到的阻碍。邓公无奈摇头,说出:“先念恐怕不会同意。”其中缘由究竟为何?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复杂局势与人情?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历史背后的谜团。风雨苏区 血染征途时光倒流到1930年9月,革命的烽火燃遍了中原大地。此时的李水清,正随红一军团转战江西。在政治部宣传队,他担任队长一职,肩负着宣传发动和鼓舞士气的重任。吉安城外,枪炮声隆隆作响。红军战士们正凭借着无比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,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。李水清冒着枪林弹雨,奔走于战士们中间,高喊着:"同志们,革命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,坚持住!"那一刻,李水清脑海中闪过对未来的无限憧憬。他坚信,只要跟党走,再大的困难也终会被战胜。1935年5月,大渡河上硝烟弥漫。为突破敌人封锁,红一军团决定强渡大渡河。战事紧迫,时间就是生命。李水清临危受命,与战士们一起踏上了冒险之旅。"同志们,祖国和人民在注视着我们。大渡河,我们来了!"李水清的话语铿锵有力。在他的带领下,一叶叶小舟载着战士们的必胜信念,劈波斩浪,向对岸进发。谁曾想,敌人的炮火骤然打来。李水清身先士卒,指挥渡河战士们有序掩护、快速前行。他们终于冲上了河岸,以排山倒海之势,歼灭了守敌。最终的胜利来之不易,但红军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革命的希望。望着大渡河两岸插满的红旗,李水清热泪盈眶。江山如画,英雄辈出。这片热土,已经洒满了太多先烈的鲜血。转折卧虎 智取军威"先锋连传来捷报,敌军指挥部已被我军控制!"1949年4月,传令兵气喘吁吁地跑进指挥所。李水清抬头看了看地图,神情凝重。卧虎山,这个险要据点,把守着通往太原的咽喉要道。若不先拿下此地,攻克太原将难上加难。身为第67军199师师长的李水清,当机立断,下令先锋连乘胜追击,不给敌人喘息之机。然而,这一决策却与上级指示相悖。师部来电,要求严格按照预定方案,先攻太原,后取卧虎山。"当断则断,将军有将军的考量。"李水清对副官说。他决定孤注一掷,集全师之力猛攻卧虎山。战斗打响,炮火轰鸣。李水清亲临前线,指挥若定。199师战士们英勇杀敌,仅用十余小时便拿下了这个"拒马河西第一隘"。事后,当李水清踏上卧虎山巅,看到漫山遍野的碉堡工事,不禁倒吸一口凉气。若是正面强攻,伤亡何止千万?"胜者为王,成者为范。"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称赞李水清,"战场瞬息万变,将军能审时度势,当机立断,堪称军中楷模。"开国大典上,李水清率领首都师199师英姿飒爽地通过天安门广场,接受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检阅。那一刻,他感慨万千。多少次生死考验铸就了今天,而未来,任重而道远。抗美援朝 浴血金城1950年,抗美援朝战争如火如荼。远赴朝鲜前线的李水清,对将士们立下铿锵誓言:"此战关乎国威军荣,我辈当不负使命,为国争光!"激战金城,美军张狂妄言,"秋季攻势"势如破竹。李水清何曾见过这般阵仗?但他镇定自若,指挥第67军构筑层层防御,伺机反击。金城川畔,硝烟弥漫。志愿军一个个掩体、暗堡拔地而起,打得敌军晕头转向。三天激战,志愿军竟以13000余人的兵力,歼敌17000余人,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歼敌的最高纪录!"我军能以小米加步枪战胜美帝武装到牙齿的现代化军队,是正义的力量。"事后,李水清感慨万千,"无论现在还是将来,正义的战争都不可战胜!"1953年夏季,为配合谈判,志愿军决定发动大规模反击。这一仗,轿岩山是关键。李水清在指挥所通宵达旦,一丝不苟地分析地形,研判敌情。战斗打响,1000余门大炮齐发,志愿军战士们如猛虎下山,势不可挡。一个感人至深的场景,深深印在李水清脑海。那是199师595团一个叫李家发的年轻战士,他抱着炸药包,堵住敌军碉堡枪眼,以血肉之躯,为战友开辟前进的道路。"李家发是安徽人民的骄傲,更是祖国的英雄!"李水清动情地说,英雄的事迹,必将永载史册。和平建设 鞠躬尽瘁1970年1月,一机部迎来了新任部长——李水清。这对于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"老兵"来说,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战。"兵熊熊一个,将熊熊一窝。"李水清对年轻的助手说,"和平时期更需要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。"为此,他大刀阔斧推进一机部的改革,提拔优秀年轻干部,还为一些蒙冤的老同志平反昭雪。在他的带领下,一机部很快驶入发展快车道。1975年,一封特殊的信件送到邓小平手中。李水清在信中表达了重返军营的心愿。对此,邓小平询问李水清:"当年抗美援朝时,你是什么职务?""时任第67军副军长。"李水清答道。邓小平颔首:"正是指挥过现代化战争啊!回军队去,定能大有作为。"很快,李水清被任命为南京军区副司令员。他仍然廉洁自律,带兵打仗,鞠躬尽瘁。不久,他又出任第二炮兵司令员,为"国之重器"的发展壮大殚精竭虑。"我这一生,是党培养的。"晚年的李水清回忆起 自己的人生经历时,总是这样说,"无论是在战场厮杀,还是在和平建设,我们这一代人,用青春和热血践行了入党誓言、军人誓言。"精忠报国,矢志不渝。为了民族独立、人民解放,李水清和千千万万革命者一样,走过了枪林弹雨的岁月,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革命英雄主义赞歌。而在和平建设时期,他们仍以赤子之心报效祖国,高擎理想的火炬,燃尽自己,点亮时代的星空。2007年8月31日,李水清在北京逝世,享年92岁。这个普通而伟大的名字,已经永远地镌刻在共和国的功勋簿上。英雄已逝,精神永存。李水清将军的一生,是伟大时代的一个缩影,更是鞭策后人不懈奋斗的砥砺力量。我们缅怀先辈,更应传承他们的遗志,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,用奋斗和担当谱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壮丽篇章!
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分享到: